如果不是《穹頂之下》,我們不會知道柴靜,她也不會成為公眾人物,更不會很快就成為焦點,有人會懷疑這會不會是一種急速成名的手段,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、提高自己的身價。以環保為由打造全新的自己,打著公益的旗號,讓自己名利雙收。
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,都有非常大的風險,成功了可以順理成章的“環保大使”“公益大使”,但還是避免不到別人的爭論,社會的輿論,只能說正能量還是比較強大,會把這些膚淺的東西壓下去,但它終究還是存在的。如果失敗了,后果不堪設想,因為柴靜這樣做不僅會斷了很多商人的財路,會成為他們的公敵,還會牽扯出一些法制相關部門不嚴謹,揭露出法律方面的一些漏洞,讓我們看清楚當今社會的實質,腐敗、黑暗,這就是當今的金錢時代,只剩銅臭味滿天飛舞。
我想說這些都是柴靜將要為陰霾付出的代價,而我們就是坐收漁翁之力的人,不管柴靜這樣做是出于什么樣的動機、于公于私,她最起碼報道了一個事實,這也是我們國家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,如果任由它繼續發展,那將威脅到我們及后代的生命安全,所以她這樣做最終受益者的都是我們大眾。試問,又有誰能像她這樣毫無顧忌、毫無保留的爆料出中國污染的真實狀態和以后我們將要承擔的后果,中國需要的就是一個聲音,無論力量是大是小,至少她說了,所以,我們就不要假裝睡著了。就算睡著了,她這樣一遍又騙的吶喊聲,也早應該醒了吧。我們不能做陌路人吧,請不要擺出一副事不關己、高高掛起的姿態,不然我們遠遠會超過60年代時的英國,中國今天的污染規模,可能是英國當年污染的上百倍。中國今天由于污染所要付出的代價,可能是英國當年代價的100倍以上。而且,所要延續的時間,也將是英國的10倍以上。理由很簡單,這個國家大,污染廣度和深度,所以遠遠超過英國上世紀60年代??赡苓€是有一些人理解不到空氣嚴重污染的危害性,因為沒有親身經歷,就無法感同生受,但是有前車之鑒,我們可以吸取經驗和教訓,可以逃開這個劫,又何樂而不為呢?